close

1970年代末,在唐長儒教授領導下,科研重點轉向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方向。1975-85年在北京參加國傢文物局"吐魯番文書整理小組"的工作,參與編纂出版瞭《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1-10冊、1983年參與編寫出版《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主編唐長孺。收論文3篇);1990年又參與編纂出版《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主編唐長孺。收論文3篇)。此外還參加《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敦煌學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承擔、主持瞭國傢教委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敦煌吐魯番學中的史地研究”等重要課題項目。

53.《評小田義久先生〈大谷文書の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3.《六朝時江陵大族的替變》,谷川道雄編《日中國際共同研究──地域社會在六朝政治文化上所起的作用》,日本玄文社,1989年3月。

4.《日本甯樂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10.《吐魯番文書在解放前的出土及其研究概台中西屯區月子中心推薦況》,《中國史研究動態》1984年第6期。

1.《吐魯番出土文書》1-10冊(參與編纂)文物出版社1981-1991年。

48.《東訪吐魯番文書紀要(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4輯,1996年。

32.《由雛型走向定型化的契約──談吐魯番出土契卷》,《文史知識》1992年第8期。

陳國燦,男,漢族,湖北省鄂城人。1933年10月生,1951年至1958年於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研究生學習,1958年秋研究生畢業後,赴任內蒙古大學歷史系任助教、講師,1975年春調回武漢大學歷史系,任副教授、教授,1998年1月退休。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兼副會長,中國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基地兼職教授、學術委員等。

18.《八、九世紀間唐朝西州統治權的轉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8期,1986年。

26.《武周時期的勘田檢籍活動──對吐魯番所出兩組敦煌經濟文書的探討》,《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1.《西夏天慶間典當殘契的復原》,《中國史研究》1980年第1期。

15.《略論江陵在中國古都中的地位》,《中國古都研究》第7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4.《唐代的民間借貸——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借貸契券初探》,《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52.《略論唐五代的各類"地子"及其演變》,《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慶祝韓國磐先生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廈門大學出版社,1998年。



65.《莫高窟北區47窟新出唐告身文書研究》,《敦煌研究》2001年第3期。

46.《安史之亂的唐二庭四鎮》,《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63.《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後丁租牒的復原與研究》,《敦煌研究》2002年第2期。

3.《敦煌所出諸借契年代考》,《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4期,1982年;《敦煌學輯刊》第5輯,1984年。

54.《吐魯番出土文獻所見之唐代軍府》,《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6輯,1998年。

20.《略論日本大谷文書與吐魯番新出墓葬文書之關聯》,《敦煌吐魯番研究論文集》,漢語大辭典出版社1990年版。

29.《唐五代敦煌四出道路考》,《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1995年。

12.《吐魯番出土的東晉寫本〈晉陽秋〉殘卷》,《出土文獻研究》第1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24.《唐五代敦煌縣鄉裡制的演變》,《敦煌研究》1989年第3期。

55.《敦煌吐魯番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香港)《新亞生活月刊》第25卷第5期,1998年。

18.《中國古代租佃關系與租佃契約淺論》,《中國前近代史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9.《新出吐魯番文書的意義及其歷史價值》,《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

47.《關於唐初喬師望守安西都護的時間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4輯,1996年。

70.《從敦煌吐魯番所出早期寫經看佛教的東傳西漸》,《普門學報》第7期,(臺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1月。

16.《武周瓜沙地區的吐谷渾歸朝事跡──對吐魯番所出敦煌軍事文書的探討》,《1983年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7年。

22.《從葬儀看道教"天神"觀在高昌國的流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9、10合期,1988年。

27.《吐魯番舊出武周勘檢田籍簿考釋》,《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33.《新出土的吐魯番文書與中亞史研究》,在第十二屆亞洲歷史學傢會議上的學術報告,香港,1991年6月。

14.《敦煌吐魯番文書與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86年第1期,又載《中國史研究入門》,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7.《關於唐荊南節度邱玄素撰“天王寺道悟禪師碑”》,《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5輯,1996年。

一、專著(含編纂)

4.《明初航向東西洋的一部海道針經——對〈順風相送〉的成書年代及其作者的考察》,初刊《武漢大學史學論文集》第一集,1978年,後發表於《四庫全書研究》創刊號(海南)1992。

8.《對未刊敦煌借契的考察》,《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5期,1983年。

30.《吐魯番所出來自長安、洛陽的唐代文書》,(日)《東洋學報》72卷3、4號,1991年3月。

以上轉自中古史研究資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

11.《唐潮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時間問題》,《敦煌學輯刊》第7輯,1985年。

60.《唐西州蒲昌府防區內的陣戍與館驛》,《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7輯,2000年。

7.《吐魯番出土文書唐代文獻編年》,新文豐出版公司(臺)2002年版。

21.《對高昌某寺全年月用帳的計量分析──兼析高昌國的賦稅制度》,《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9、10合期,1988年。

31.《高昌國的占田制度》,《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1期,1991年。

56.《李正宇著〈古文敦煌鄉土志八種箋證〉序》,《敦煌研究》1998年第3期。

主要論著目錄

28.《唐五代瓜沙歸義軍軍鎮的演變》,《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武漢台中西區月子中心評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43.《斯台中西區頂級月子中心坦因所獲高昌欠債麥粟帳的年代與性質》,《出土文獻的研究》第3集,文物出版社,1995年。

35.《唐麟德二年西域道行軍的救於闐之役──對吐魯番阿斯塔那四號墓部分文書的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2輯,1993年。

3.《魏晉間的烏丸與“護烏丸校尉”》,《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期,1979年。

50.《德藏吐魯番出土端拱二年(990)歸義軍都受田簿淺析》,《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世界圖書出版社,1996年。

2.《大黑河諸水沿革考辯》,《內蒙古大學學報》1964年第2期。

44.《吐魯番所出元代杭州“裹貼”紙淺析》,《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5期。

38.《對赤井南明堂藏二敦煌寫卷的鑒定》,《敦煌學輯刊》1994年第2輯。

39.《唐喬師望職官年譜》,《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3輯,1994年。

40.《中國吐魯番文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載《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研究通訊》1994年第1期。

41.《敦煌五十九首佚名氏詩歷史背景新探》,《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42.《東訪吐魯番文書紀要(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3輯,1994年。

5.《從吐魯番出土的質庫帳看唐代的質庫制度》,《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37.《〈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評介》,香港《九州學刊》第5卷4期,1993年。

45.《唐開元間西州諸曹符帖中的西域"警固"事》,《西域研究》1995年第1期。

二、論文

悼念

2018年6月7日下午4點25分在中南醫院不幸因病仙逝,享年85歲。

9.《唐瓜州途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6期,1984年。

15.《武威在歷史上的地位》,《紅柳》1986年第2期,甘肅武威。

51.《美國普林斯頓藏幾件吐魯番文書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5輯,1997年。

5.《唐代的經濟社會》,文津出版社(臺)1999年6月。

原標題:悼念 | 武漢大學陳國燦(1933-2018)先生逝世,致哀!

2.《跋〈武周張懷寂墓志〉》,《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2期,1980年;《文物》1981年第1期。

7.《吐魯番出土的"諸佛要集經"殘卷與敦煌高僧竺法護譯經考略》,《敦煌學輯刊》第4輯,1983年。

(截止2002年)

57.《關於〈唐建中五年(784)安西大都護府孔目司帖〉釋讀中的幾個問題》,《敦煌學輯刊》1999年第2輯。

58.《從吐魯番出土物看唐代的戶稅》,《敦煌吐魯番研究》第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59.《TheWorshipofDaoistCelestialDeitiesintheKingdomof:AStudyinBurialCustoms《EARLYMEDIEVARCHINA》Volume5p.36-54.1999.U.S.A.PublishedbyTheEarlyMedievalChinaGroup

25.《韓樂然與新疆藝術考古》,《文物天地》1989年第3期。

61.《TheTurfanDocumentsPrincetonsGestLibrary《EARLYMEDIEVARCHINA》Volume.6p.36-542000.U.S.A.PublishedbyTheEarlyMedievalChinaGroup

62.《敦煌莫高窟北區新出的幾件文書》,在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香港)上的報告,2000年7月25日。

(一)敦煌吐魯番學

64.《莫高窟北區新發現的兩件唐戶籍殘片》,《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80年代以來,陳國燦教授撰寫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日本甯樂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等學術論著。陳國燦先生是蜚聲海內外的隋唐史暨敦煌吐魯番文書專傢,經常參與專業性的國際學術交流和會議。先後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台中北區月子中心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做過學術講座、交流或講演。

66.《遼寧省檔案館藏吐魯番文書考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7輯,2000年;《吐魯番研究》2001年第1期。

67.《莫高窟北區47窟新出唐"貸錢折糧與納帳"的性質》,《敦煌研究》2001年第4期。

68.《從庫車出土文書看唐安西都護府府治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活》(與劉安志合撰),在"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護府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的報告,1998年9月12日

69.《略論吐魯番出土的敦煌文書》,《吐魯番研究》2002年第1期。

6.《對唐西州都督府勘檢天山縣主簿高元禎職田案卷的考察》,《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二)中國古代史:

1.《隋代社會階級矛盾與隋末農台中東區月子中心民起義》,《光明日報》“史學”,1959年5月17日。

36.《東訪吐魯番文書紀要(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12期,1993年。

34.《吐魯番出土文漢文文書與唐史研究》,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編《隋唐史論文集》,1993年。

19.《魏晉至隋唐河西胡人的聚居與火祆教》,《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5.《統一的多民族中國的歷史不容篡改》,《江漢歷史叢刊》(湖北)第1集,1980年。

6.《唐幹陵石人銜名的研究》,《文物集刊》文物出版社第2集,1980年。

7.《論西突厥部族與隋唐王朝的關系》,《歷史教學》1981年第7期。

8.《唐代的鹽戶》,《中國古代史論叢》第3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9.《幹陵石人群》,《中國建設》1983年第8期。

10.《唐幹陵及其石人群像》,《文史知識》1985年第2期。

11.《唐長孺教授(學術小傳)》,《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6年第3期。

12.《荊沙地區古代經濟的發展及其演變》,《古代長江中遊的經濟開發》,武漢出版社,1988年。

6.《敦煌學史事新證》,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諸葛亮躬耕地及故宅考》,《諸葛亮躬耕地望論文集》,東方出版社,1991年。

3.《〈全唐文〉職官叢考》(合著、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16.《漢光武帝的治世之道》,1994年,漢光武帝劉秀誕生二千年研討會上的學術報告(襄陽)。

17.《唐代的論氏傢族及其源流》,《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2期。

23.《從敦煌吐魯番學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

19.《烏海市所出西夏某參知政事碑考釋》,《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13.《敦煌出土粟特文信紮的書寫地點和時間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7期,1985年。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jr139zl97 的頭像
    vjr139zl97

    曉春的購買清單

    vjr139zl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