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南京海關按照國務院推進“三互”大通關建設部署和總署工作要求,與江蘇省商務廳、電子口岸及省級口岸聯檢單位等部門密切協作,積極開展跨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簡化大通關手續、優化大通關流程,推動中國(江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一站式作業”等重點領域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口岸監管通關效能大幅提升。

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原先需將資料轉交代理公司去現場交單,現在手冊設立全程網絡信息化,省去瞭代理公司的中間環節,省去瞭資料傳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送的時間,而且手冊設立流程完全透明化,企業和審核關員通過系統直接溝通,無縫對接高效處理問題。“手冊增補時間從原來的3-4個工作日縮短至0.5-1.5個工作日,通關效率大幅提高。”佳世達關務經理王峰介紹道。佳世達電通已經適應瞭南京海關加工貿易保稅監管集中作業模式改革後的“新常態”。

目前總署“互聯網+海關”一體化平臺已經在南京海關落地運行,用戶可以在平臺上開展運輸工具進出境申報、貨物通關、行李物品通關、稅費業務、加貿保稅業務、企業管理、報關企業註冊登記、知識產權保護備案,以及各類海關業務查詢等多種業務。

2018年,南京海關主動作為,進一步在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大創新,助力江蘇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強起來、通關速度快起來、企業成本降下來。

蘇州富順鴻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傢數字放音設備制造類生產型企業,企業90%的業務為蘋果品牌筆記本電腦揚聲器。該企業關務宣琴測算,改革後預計一年將為企業節約報關、物流成本約10萬元人民幣,“大大減少瞭企業變更次數,節約時間和成本。另外,企業可自主選擇核銷周期,根據生產實際情況申報單損耗,為公司的業務開展提供瞭較大便利。”

目前,江蘇省內5市8條中歐班列,貨源地縱貫華東、華北、東北,目的地覆蓋中亞五國、輻射歐洲全境。南京海關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共同促進江蘇地區中歐及中亞國際貨運班列進出新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裡等口岸業務。開辟專用申報通道,采取瞭簡化通關手續、24小時預約通關、應用查驗單兵系統等措施,向科技要效益,大大提高瞭鐵路運輸貨物轉關作業的無紙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瞭“中歐班列”出口轉關放行速度和效率。

南京海關關員對中歐班列進台中西區月子中心介紹行現場監管。

作為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的重要舉措,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給江蘇省進出口企業帶來瞭效率和效益雙重紅利,企業可以任選報關時間、地點。全國海關設立風險防控中心和稅收征管中心,實現全國海關風險防控、稅收征管等關鍵業務集中、智能處置,並通過“一次申報、分步處置”為通關環節“瘦身”。

推進“三互”大通關 促進口岸建設

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貨物通關時間壓縮三分台中北區月子中心評價台中西區月子中心收費之一

金陵海關駐新生圩辦事處監管科關員胡大順介紹,南京海關“掌上物流”系統應用瞭“互聯網+物流”技術,既方便快捷又契合瞭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優質通關體驗。

同時,南京海關優化匯總征稅,擴大電子支付范圍,2017年通過匯總征稅方式辦理通關手續的企業數增長32.4%,通過電子支付方式支付涉及稅款1328億元。

南京海關關員查驗出口汽車。

“以企業為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涉及包括賬冊設立(變更)、進出口、外發加工、深加工結轉、內銷、剩餘料件結轉、核報和核銷等多項內容。政策徹底改變瞭以往“以合同為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方式,簡化企業申報程序,使企業核銷操作更加便利,同時避免一些程序性違規的問題。

AEO互認助力企業享受通關便利

為瞭提升海關加工貿易監管效能,促進江蘇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2017年12月28日,南京海關加工貿易保稅監管區域集中作業模式改革開啟“2.0版本”——南京海關加工貿易保稅監管集中作業模式改革,將省內全部加工貿易手(賬)冊設立(變更)和核銷業務通過1個作業中心辦理。

南京海關打造“智慧海關”。

南京海關服務“一帶一路”過境小麥順利通關。

南京海關廣泛運用查驗單兵作業系統對貨物進行快速查驗。


新浪新聞公眾號

今年2月18日,蘇州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馮為榮在X光機室專註地盯著電腦屏幕,借助這種“非入侵式檢查”,跨境郵包不足一分鐘即可查完,且包裹完好無損。

2017年,南京海關全面推進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實現江蘇省進口和出口領域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全覆蓋,推動通關流程“去繁就簡”,全省25個通關口岸平均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為16.9小時、2.1小時,較2016年同比分別減少7.6小時、2.1小時,壓縮31.02%、50%,壓縮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工作目標圓滿完成。其中,12月當月,全省口岸平均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僅9小時、2.1小時,同比分別大幅壓縮63.27%、50%。

1月19日起,《海關專用繳款書》打印改革試點在上海、南京海關啟動。當天,全國首票由企業自行打印的《海關專用繳款書》在南京誕生,標志著海關通關無紙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打通,海關通關實現全部單證無紙化和全流程線上辦理。加上已在全國鋪開的“自報自繳”改革,除少數情況外,目前進出口貨物均可以在互聯網上一次性完成報關、計稅、繳納、稅單打印等步驟,企業足不出戶即可“貨通天下”。

在昆山,海關和地方政府聯合推動設立瞭加工貿易企業風險資金池,由市級財政出資5000萬元設立,合作銀行放大5到10倍的融資授信,專項用於相關銀行發放的以海關為受益人的加工貿易稅款保付保函。“風險資金池的設立,一方面減輕瞭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另一方面在企業經營異常時,銀行直接用資金池代償,是一次雙贏的改革試點。”昆山海關負責人介紹。

支持江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江蘇位於“一帶一路”重要交匯點。作為口岸監管部門,2017年,南京海關把促進江蘇省中歐國際班列發展作為支持江蘇開放型經濟20項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積極支持連雲港、蘇州、南京、徐州等外貿物流節點城市開展鐵路運輸進出口業務,完善貨物監管流程,簡化海關監管手續,深化與烏魯木齊、西安等“一帶一路”沿線海關合作。

從連雲港出發的“連新亞”鐵路班列,依托連雲港海港及新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優勢,以海鐵聯運方式,承擔瞭60%以上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中轉出口運輸業務,形成瞭國際中轉運輸、海鐵聯運特色。連雲港海關為多式聯運貨物開辟快速通道,實現海運與新亞歐大陸橋鐵路運輸的無縫對接,助力中哈基地形成瞭“前港後站,海路一體”模式。去年4月28日,江蘇首傢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正式運營,連雲港海關為瞭適應多式聯運監管量身定制瞭多式聯運輔助管理系統,實現瞭數據抓取、自動放行等功能,實現瞭監管的無紙化、智能化。

提升監管效能 推動加工貿易發展

南京海關還支持沿線跨境電商企業不斷擴大進口,力促進出雙向常態化運營,中歐班列搭載商品向電子產品、傢紡、汽車零台中南屯區月子中心推薦配件、化工品、太陽能電池和化妝品、紅酒、橄欖油等多元化發展。去年11月,南京海關與俄羅斯聯邦海關署中央海關局開展交流,雙方圍繞加強中歐(蘇滿歐)國際班列、國際郵件海關監管、跨境電子商務等合作事宜開展座談交流,並探討以中俄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建立協調解決企業在對方境內通關難題的合作機制。

南京海關打造“智慧海關”。

南京海關助力江蘇建設優質貿易營商環境

2017年11月初,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實現江蘇省內口岸全覆蓋、關區全應用,2017年底前,標準版報關申報、艙單申報和運輸工具申報三項覆蓋率指標均達到30%以上。

2017年12月6日,全國財關庫銀橫向聯網系統在南京海關試運行成功,標志著海關、銀行、國庫、企業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實現稅費信息共享。全國財關庫銀橫向聯網系統是“單一窗口”項下的標準版海關稅費支付系統,為外貿企業提供瞭新一代稅費電子支付方式,企業可通過“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網站,綁定銀行對公賬戶,支付海關稅款,實現一個平臺辦理各項通關業務,有效提升對外貿易的便利性。“單一窗口”標準版海關稅費支付項目率先在江蘇試點,後續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覆蓋至全國所有口岸。

聯合監管方面,南京海關全面推進“聯合查驗、一次放行”大通關模式,加強口岸管理部門協作,推進口岸設施共用,提高通關效率。截至目前,江蘇省近80%的監管現場已建成聯合查驗場地。2017年共實行跨部門運輸工具聯合登臨檢查285次,聯合取樣送檢118票、一次查驗1.2萬餘票,有效簡化進出境運輸工具、旅客及貨物通關手續,提升口岸通關效能。

同時,南京海關積極推進口岸通關誠信體系建設,2017年共向江蘇省信用辦報送企業信用信息30餘萬條。共享監管信息,推進監管互認、執法互助,2017年,通過江蘇省電子口岸平臺共享查驗、放行信息360餘萬條,向檢驗檢疫部門移交植物、疑似血液樣本、活體動物等60餘批次。以打擊洋垃圾走私進口為重點,推進口岸安全聯合防控機制建設,加強與環保、檢驗檢疫、公安等單位的協作,建立跨部門打擊“洋垃圾”聯系配合機制,2017年共責令退運禁、限制類固廢2萬餘噸,辦理固廢刑事案件7起,查發涉案固廢1.1萬噸。

打造“智慧海關” 提升通關效能

2017年海關總署啟動新一代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以智能分析、智能服務為重點的應用平臺,開始全面打造“智慧海關”。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大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逐步應用到南京海關改革中。

以高質量回應高訴求——

南京海關研發的“掌上物流”系統,應用瞭互聯網物流技術,與原有“取卡、停車、下車、等待”模式不同,車輛進入海關監管場站時,司機掃描手機上的已經申請好的二維碼,收到海關放行的指令推送,全程2-5分鐘就可以掃碼離場。

南京海關關員在太倉港驗放內貿跨境運輸集裝箱貨物。

江蘇省是加工貿易大省,2017年,江蘇省加工貿易進出口16475.7億元,同比增長15.5%,占江蘇省進出口總值的41.2%。“以企業為單元的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改革是2017年南京海關在加工貿易方面改革的一項亮點。

“電腦上顯示著包裹圖像,下面同時顯示該包裹的郵件條碼、交寄地區,我們能迅速判斷其是否屬於疑似違禁、違規物品。” 蘇州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馬衛東說,查驗設備采用瞭最新的號圖同屏技術,可通過後臺設置風險參數,直接篩選高風險包裹,郵包通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自主申報、自行繳稅”,也是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的重要內容。企業自主申報稅收要素、自行計算並繳納稅款,海關由原來的通關過程審核稅收要素轉變為全過程抽查審核,對通關過程中的“幹預”越來越少,不僅進一步強化企業如實合規申報、及時足額納稅的責任,更有效縮減企業進口通關時間。2017年南京關區納稅企業通過“自報自繳”方式累計報關23.9萬票,占全國“自報自繳”報關單總量的1/4,列全國第一位,在全國的示范效應十分明顯。

江蘇共有177傢高級認證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海關AEO制度得到包括廣大進出口企業在內的廣泛關註。南京海關推動企業由“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轉變,立足事前的信用培育和行為規范,積極主動融入地方信用體系,積極探索信用體系建設“事半功倍”的實現途徑。

AEO制度,是世界海關組織倡導的一項重要制度。目前我國已與新加坡、韓國、歐盟、新西蘭、瑞士、以色列、澳大利亞等35個國傢和地區實現瞭AEO互認,上述國傢(地區)的出口額已占出口總額近40%以上。在江蘇,這一比例基本相同。

江蘇省企業享受AEO互認優惠之一是享受中國海關的管理便利和政策紅利,比如:適用最小的查驗比例和最快的通關速度;適用最少的風險防控和最大的制度便利;享受“管傢式”專業服務,實施企業協調員制度;成為海關業務改革的試驗田,近年來海關的許多便利化的改革措施,如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無紙報關、匯總征稅等等都是從認證企業開始試點或實施的。二是享受互認國際或者地區制度紅利,比如:快速通關、廠區查驗等制度。以貨物出口到歐盟為例,AEO企業查驗率平均降低70%,通關時間平均縮短50%。三是享受國傢部門聯合激勵政策紅利。聯合激勵的部門多達40個,出臺49項具體措施,享有綠色通道、減少查驗抽查、簡化手續、優先招投標、重要參考和重要改革試點等六大類聯合激勵措施。

當前,江蘇開放型經濟正處在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充分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培育外貿新增長點的任務更加緊迫。2017年,南京海關出臺支持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的20項措施,從深化海關監管改革、推行加工貿易和保稅監管業務改革、支持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優化營商環境等6個方面發力。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vjr139zl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