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台中月子中心收費

目前,我省共安排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項目9處共61.3公頃,分佈在湟水沿線各重點區域。繼寧湖濕地建成運行後,湟源、樂都、互助、民和等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深度治理主體工程也已基本建成,人工濕地面積達到61公頃以上。

祁連山又勾畫出一幅令人矚目的美麗畫卷。2017年5月,國務院批準將祁連山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納入全國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范圍。該項目的實施將有效解決祁連山區“山碎、林退、水減、田瘠、濕(湖)縮”的現實問題,促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重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

讓河流清澈,讓清水東流。2017年9月我省出臺《青海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對全面推行河長制進行安排部署。截至去年9月30日,全省4792名各級河長“走馬上任”,積極履行職責,開展河湖巡查、管護、調研等工作。其中,省級河長5名,市(州)級河長48名,縣(市、區)級河長249名,鄉(鎮、街道)級河長1253名,村級河長3237名。

延伸閱讀

親昵



三江源風景

囊謙縣白紮林場

印記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裡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第51處世界遺產。青海可可西裡成功申遺,成為我國面積最大、平均海拔最高、湖泊數量最多的世界自然遺產地,填補瞭青海省世界遺產的空白。這也意味著可可西裡生態保護站在新的起點上,成為世界的關註點。

生態扶貧邁出堅實的步伐。枸杞產業穩步發展,全省新增4867公頃,總面積突破46667公頃,生產規模、市場競爭力穩步提升;中藏藥材種植擴面提質,當歸、黃芪等大宗常用中藏藥材種植總面積達9067公頃;藏茶產業加快發展,全省種植面積突破1333公頃。同時,積極推進森林生態旅遊、林下種養、種苗繁育、野生動物繁育等特色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取得成效。2017年重點打造沙棘枸杞百億元產業,支持有機枸杞基地、沙棘采摘基地、中藏藥基地、雜果經濟林基地建設,全省新增經濟林5707公頃,為年度目標任務的297%。

去年,青海林業多元化投融資實現新突破。落實林業生態建設資金37億元, 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27%,是爭取中央專項資金比例最多、國土綠化資金投量最大的一年。各市州縣用於國土綠化的自籌資金接近20億元,是近年來地方自籌資金投入最多的一年。

采集土壤監測樣本點

來自青海省環保廳的信息:三江源國傢公園體制創新設置瞭生態管護員公益性崗位,相關人員大部分從牧民貧困戶中選出,每戶1名,培訓上崗後按月發放報酬,年終進行考核。截至目前,園區共有9975名牧民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5口以下的相關貧困傢庭已達脫貧標準。在地廣人稀的三江源地區,牧民“點成線、網成面”構成的管護體系正發揮著重要作用。

原標題:2017年大美青海生態印記

延伸閱讀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瀕危大型哺乳動物之一, 可可西裡至今保存著完整的藏羚羊的遷徙,這也是世界生態現象中的奇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傢認為,可可西裡是青藏高原的代表,其主要體現青藏高原隆升階段保存較好的一個平面,形成瞭冰川、河流等壯美景觀,並且為生物多樣性提供瞭棲息地,數以萬計的藏羚羊遷徙是世界罕見現象。2017年8月8日上午11時許,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青海生態之窗”實時觀測到近3千隻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五道梁北大橋,返回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索加-曲麻河保護分區內的壯觀場面。

2017年,我省生態扶貧走在全國前列。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新設置生態公益管護崗位5071個,年人均收入達到2.16萬元,全面完成兩年設置1.28萬個生態公益管護崗位任務,累計直接帶動近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開展林木種苗、生態旅遊、林下種養等林業產業扶貧,帶動16.32萬戶農牧戶戶均增收9700元,惠及42.14萬人。

延伸閱讀

建設完成貴南、茫崖2個國傢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共和、貴南、都蘭、格爾木和海晏縣5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啟動實施總投資1.75億元的青海湖、紮陵湖台中坐月子中心價格、鄂陵湖濕地保護和恢復治理工程,增綠增水效果明顯,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在剛察縣試點生活垃圾高溫熱解項目。該項目目前已經全面進入運行階段。據介紹,集中的垃圾在被高溫熱解前將由機械分選給料裝置對垃圾進行分選,將不能處理的建築垃圾、酒瓶、泥土等分離出來,其餘垃圾輸送至熱解氣化消納系統內進行處理,產生的廢氣經過煙氣凈化系統凈化達標後排放,最終對熱解後剩餘灰渣進行填埋處理。該項目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在高原投入運行尚屬首次。

印記

印記

2017年,在高原人久久期盼的一場冬雪中悄然而去。一年的思緒回眸,在這一刻慢慢沉淀。這一年,青海人繪就的是一幅春華秋實、碩果累累的精彩畫卷,尤其是濃墨重彩的生態青海建設正快步跨入新的時代。嶄新的2018年向我們緩緩走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黨的十九大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一元復始,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新征程的開始。

濕地美景

圍繞林業“雙增”目標,紮實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出臺實施《創新造林機制激發國土綠化新動能的辦法》,充分調動林場、企業、社團、個人等各類主體參與國土綠化積極性,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順利通過國傢對我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考核。西寧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水生態文明建設城市試點有序推進。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6平方公裡,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19%。

2017年3月底,青海省綠化動員大會吹響瞭2017年植樹造林的集結號。這是青海建政以來,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的綠化動員大會。在這一年裡,全省營造林從126666公頃增加到269200公頃,為歷年造林綠化平均任務量的2.5倍,成為青海歷史上造林綠化規模最大、進度最快的一年。

堅持自然生態恢復與工程治理相結合,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統籌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二期工程、祁連山生態保護綜合與建設治理工程、濕地保護與恢復、湟水流域百萬畝林建設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在工程區完成營造林13萬公頃。

印記

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2017年8月進駐青海,省領導高度重視,馬不停蹄深入全省各地整改工作一線,實地督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現場督導群眾信訪舉報案件整改落實情況,以務實的行動和紮實的作風,作答中央環保督察“考卷”。

延伸閱讀

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在反饋意見時指出,青海省高度重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嚴查嚴處群眾投訴環境案件並向社會公開。截至2017年10月31日,督察組交辦的2299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全部辦結,共責令整改2021傢,立案處罰47傢次,罰款380萬元,立案偵查4件,拘留30人,約談195人,問責184人。

保護區執法力度前所未有。組織開展“綠盾2017”自然保護區專項檢查等6次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對衛星遙感監測人類活動點,進行拉網式定位檢查,對26項問題列出清單,建立臺賬,限時完成整改,綜合執法涉面之廣、持續時間之長、整治力度之大超過往年,中央環保督察組給予積極肯定。

印記

這一年,青海省水生態文明建設高歌猛進,一批涉及農村牧區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生態建設的水利工程先後開工建設。如蓄集峽水利樞紐、引大濟湟西幹渠、北幹渠二期等重大工程加快實施,黃河幹流防洪工程年內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開工建設。黃河沿岸四大水庫灌區主體工程基本建成。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湟水河治理在由單一治理向深度治理與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相結合的綜合治理轉變。



2017年6月17日至23日,我省實現全境連續7天168小時清潔能源供電,在全國尚屬首次。截至11月底,全省包括光伏、風電和光熱在內的新能源裝機達937萬千瓦。全省累計發電量559萬千瓦時,同比增長9.8%;向中東部地區輸送清潔能源電力4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倍。

延伸閱讀

據瞭解,2017年在新能源發電應用市場的快速帶動下,光伏、風電裝備業快速發展,1月至10月,單晶矽產量同比增長66%,多晶矽產量同比增長13%,能源工業特別是新能源產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十大特色優勢產業。

6月中旬,瑪多縣清潔能源供暖示范推廣工作全面實施。此項“以電代煤”電能替代項目是我國高寒高海拔地區大范圍應用的首個示范項目,對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助推生態文明建設與三江源國傢公園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瑪多縣清潔供暖示范項目建設成功後,將逐步在三江源地區11個縣進行推廣,該項目全面建成後,清潔電供暖可基本實現三江源地區全覆蓋。

印記

我國首部國傢公園條例——《三江源國傢公園條例(試行)》經青海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4次會議審議通過,於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條例》禁止在三江源國傢公園內從事采礦、砍伐、狩獵、捕撈、開墾等破壞生態環境的活動。

延伸閱讀

我國首個國傢公園體制試點——三江源國傢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逐步實現打破“九龍治水”、完善生態保護新機制等七個新突破。同時三江源國傢公園標準體系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建設任務由國傢新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和結轉項目組成,共計9.1億元。截至目前,共完成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項目投資9億元,共治理黑土灘、退化草原56406公頃,保護重點濕地27333公頃,人工造林1440公頃,防治高原鼠兔32000公頃,毒雜草148000公頃,蟲害47萬公頃,鼠害掃殘47萬公頃,建成生態畜牧業傢畜設施建設11300多戶,圓滿完成瞭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

印記

全省投資2.35億元新安排實施500個村莊和遊牧民定居點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重點解決三江源、東部農業區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和湟水流域城鎮周邊規模較大村莊污水污染問題,同時將生活垃圾高溫熱解處理試點范圍擴大至環青海湖、祁連山地區和黃河幹流沿岸城鎮。

印記

我省農牧區地理位置不同,每年都會產生上億噸農村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因得不到處理而被隨意丟棄,原有的焚燒、填埋、堆肥等生活垃圾處理常規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生活垃圾的污染問題顯得特別突出。

2017年12月26日,同仁縣保安鎮,一個拗口的詞——“閃蒸礦化”成為大傢談論的焦點。閃蒸礦化垃台中月子中心評價圾處理器的應用,替代瞭傳統填埋、焚燒垃圾處理方式,整個處理過程不需要煤電油氣,沒有二次污染。它將生活垃圾的有機物減量95%,排放物主要為水蒸氣,剩餘灰渣少於5%。具有安全、回收再利用和占地面積小、維護簡便、易於操作、24小時運行的特性。該項目正在探索一條農村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新路子。

台中西區月子中心介紹 印記

延伸閱讀



2017年大美青海生態印記

這一《方案》立足青海實際,確立瞭以保護水資源、管理水域岸線、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維護河湖健康生命,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工作目標。《方案》明確,2018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省、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村五級河長體系。省級總河長、副總河長分別由省委書記、省長擔任。省內長江、黃河、瀾滄江等重要的“十二河三湖”設立省級責任河長,分別由常務副省長,分管水利、環保工作的副省長擔任。各市(州)、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級分級分段設立河長,實現每條河湖都有河長。

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
arrow
arrow

    vjr139zl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